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ixiaoshuow.com

第65节(1 / 3)

加入书签

具体的加强方案还不少了,比如说:

第一、将遂风墩外面,那一条早就干涸了不知道的壕沟,沟底的一些淤泥挖掘出来、运走。

将原本不过只有两米不到的深度,一米多宽的壕沟,起码要达到三米深、两米宽的程度,让鞑子没有办法直接爬墙。

底部安装一些削尖的木棍,最好从二里外的河里引水过来,将壕沟中灌满。

不然的话,这一种土质的城墙鞑子用着兵刃,轻轻松松就剩挖出了一些可以攀登向上的借力处来。

甚至更凶狠一点,鞑子都能将一截土墙都给你挖塌掉了。

第二,鞑子的骑射功夫很厉害,对于遂风墩这种地形的防御人员,威胁上也是很大。

往往他们在马背上快速移动的时候,手里射出的箭支能精准地命中目标;反而防守一方的他们,因为箭术方面的原因,却是很难射中这些移动靶。

所以他们准备在遂风墩四周,一百五十米之内的地面上,挖掘出密集的陷马坑来。

都不用挖得多大、多深,有个碗口大小,二三十公分深就足够了;足够飞驰起来的战马,一脚踏进去后将扭断脚环,将身前的骑士甩飞掉。

真打起来,鞑子要是敢一窝蜂地冲过来玩骑射,摔不死这些王八蛋们。

第三,区区五天的时间里,估计是没有办法将遂风墩那一道四五米高的土墙,贴上一层青砖,让其变得更结实了。

也没有什么办法,将整个土垒出来的遂风墩加高。

不过大家一致认为,短时间里增加不了高度没关系,但是完全加装一些箭楼之类防御的设施。

除了在墩顶直接竖起来,增加了高度的那么一种箭楼;还可以加装一些延伸出土墙的箭楼。

更准确地说,是一些延伸出去的木质平台。

平台四周的架子上,完全能用一些p的军大衣,又或者棉被遮挡一下。

因为网友们清楚地记得,在他们看过的神剧中,好些我方战士顶着浇水的棉被冲锋,鬼子的歪把子机枪都打不穿了。

就算神剧中的情节不可信,那么他们狠狠降低一下标准,挡住鞑子的重箭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想想看,届时一旦打起来了之后,他们躲在了能防御鞑子利箭的箭塔里。

鞑子的利箭,根本射不穿军大衣和棉被,反而他们悄咪咪地用着弓箭,又或者是鸟铳招呼出去,只要命中就能造成战果。

那感觉,一定是美滋滋的。

第四,杨东篱他们这一趟去黄土堡,出发之前当然得到过了胡彪的叮嘱,尽量地弄点炮回来。

什么红衣大炮,大将军炮这些就算了,估计也买不起;像是著名的弗朗机炮,这种小炮最好弄点回来。

只是这一种小炮能不能弄到,胡彪也不敢确定。

所以像是传统塞门刀车、投石机,这一些比较传统的防御设施,自然也要一一安装上,搞起来。

只是以上的想法很好,其中也有不小的难度。

以胡彪他们那么二十几号的一点人手,以及他们弱鸡的体力劳动能力;就算不训练、不睡觉,也忙活不完以上惊人的工作量。

好在从鞑子手里缴获的那些铜钱,数量怕不是有着一百多斤重。

以这一个年头算是质量最好的崇祯通宝,里面的小平钱才是3克重,一枚可以当成五枚铜钱使用的当五钱也就是37克。

稍微计算一下,这一大袋子铜钱怕是能有两三万文。

也不知道那些鞑子,是从那一个地主老财的地窖里,弄出了这么一堆玩意。

而对于这一堆铜钱的使用方向,除了在这一方面有些研究的狼青,撅着屁股在其中扒拉了半天,弄出了一两百个据说有点价值的打算带回去。

剩下的,据说根本就没有带回去的价值。

刚好用来雇佣一些人手,帮忙完成他们以上的想法。

经过了胡彪他们一番的仔细算过后,认为五十个人干上四天的工作,工钱刚好把这一堆铜钱基本消耗完毕了。

为什么明明还有五天的时间,却只打算干上四天。

那是一众网友们担心着最后的一天里,那些鞑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袭;万一早早地就来了,这些百姓岂不是要遭殃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只要他们干上四天就好。

毕竟遂风墩也不大,有着四天的时间忙活,足够完成以上的种种准备……

……

到了未时一刻,也就是中午一点出头的时候,遂风堡开始向一众雇佣的劳力们,提供许诺的那一顿午饭了。

在这么一个过程中,蒋老汉又收获了一个个意外的惊喜。

以他活了大半辈子的见识,这样的事情不要说见过了,听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好事情。

天爷爷!他们中午的吃食居然是白面大馒头,拳头大的馒头一人分到手足有五个那么多,另外还有着一碗猪骨头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