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ixiaoshuow.com

第461章(1 / 2)

加入书签

冯氏和杨沐柔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一家人又聊了会儿明日该怎么给杨二立牌位的事,伤感的情绪散了许多,

冯氏强打起精神,理了理衣服和头发道,

娘要去陪你们三婶了,我这个样子看不出什么吧?

林氏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她不想让林氏反过来担心她。

杨晚仔细看了看笑道,娘放心,看不出什么来的。

那就好!说罢便站起身来,娘这几日得陪着你们三婶,作坊的事你们姐弟多上点心。

杨沐柔笑道,作坊的事娘尽管放心,我明日跟明泽一起去看着,出不了事。

冯氏不再多说,转身回了房。

杨晚松了口气,有林氏让她操心忙活着,冯氏便没有那么多时间胡思乱想,慢慢也就释怀了。

要是没有事情让她操心分散注意力,说不定又会钻牛角尖,沉浸在杨二的死讯里走不出来。

杨老头摸黑回到家,家里静悄悄的,

来回折腾这一遭,除了早上出门时吃了点东西外就没再进过水米,

先前在外面,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并没有觉得多饿,

这会儿回到家回到安全的环境,他才感觉到头重脚轻,肚子饿得一阵绞痛。

杨老头佝偻着身子摸进厨房,点起一盏油灯四处找吃的。

破旧的木柜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他又去翻灶台上的锅,锅里倒是有些东西,

仔细一看是早上出门的时候钱氏煮的红薯粗米糊糊,

当时他们吃完还剩半锅留着给杨大宝吃,此时的锅里只剩薄薄一层贴在锅底,

看来杨大宝也是靠这些对付了一天,他十指不沾阳春水怕也不会自己做吃的,

陈寡妇更不用想,她压根看不上这样的吃食,估摸着又回她原来的住处开小灶去了,

所以锅才原封不动的摆在灶台上,连火都没再升起过。

杨老头也懒得生火加热,他现在饿得头晕眼花,随便拿把木勺刮着锅底吃起来。

东西一进嘴便是一阵剧痛,舌头的伤口被食物一刺激又开始流血,

好在都是些糊糊,吃起来不费什么劲,杨老头忍着剧痛将锅底刮干净,

虽然没有吃饱,肚子却不那么难受了,人也有了点精神,

他从衣兜里摸出李采儿塞给他的药粉倒进嘴里止血,之后便坐在厨房门口发呆,

望着寂静又狭小的院子,他回忆起当初在清河村的时候,那时候一家人住一个院子,很是热闹,

那时候随时做工回家,厨房都有一锅热水温在灶台上供他随时取用,

橱柜里会放着特意为他留的饭菜,他一回来,不管多晚都能吃上热饭热菜。

可这会儿呢?厨房里冷锅冷灶的,别说用热水了,他连口热乎的都吃不上,

家里没有一点烟火气,冷冷清清的,他有三个儿子,晚年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杨老头老泪纵横,心道:错了,大错特错,杨二杨三,是爹错了,爹后悔了!

爹不该偏心,不该让杨二从军,不该跟杨三断亲,不该让钱氏胡来

杨老头坐在厨房门口哭了许久,渐渐平静下来,开始盘算以后的日子,

这两年为了给杨大和杨大宝治病,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竟比刚落户杨大宝还没考中秀才那会儿还要艰难,

刚落户那会儿有官府和柳家的补贴,他们不仅能吃饱,还时不时沾柳家的光吃上几顿肉,

可自从跟柳家退婚断了来往后,杨大宝名声坏了又欠了钱,这两年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米换成了夹杂细糠的粗米,还不够吃,得拌着红薯一起煮,

他一个人种地养一家子人又怎么够吃,

若不是官府推广种植的高产土豆,他们怕是连肚子都填不饱。

眼看就要到秋收的季节,偏偏起了战乱,不逃难又怕遇到在清河村遭遇的事,逃的话粮食又收不上来,

去仓河村这一趟他没要到粮食和钱不说还遭了大罪,

剩下的这点粮食也不知道能不能支撑他们走出建州。

杨大宝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杨大和钱氏残废,

陈寡妇指望不上,等她知道杨大断了腿成了残废需要人伺候,她怕是跑得比谁都快,

这个家难道要靠他一个人撑着?他还要苦多久?

为一个拿摔盆送终来威胁他的不孝儿子,还是蛮横不讲理的钱氏,还是没办法传宗接代的孙子?

他辛苦大半辈子,到头来竟然谁都指望不上,

杨老头心一横,起身回到卧房,蹲下身子在床尾的地上捣鼓半天,刨出一个拳头大的布包,

布包里装了整个老杨家仅剩的钱财,钱氏盯得跟眼珠子一样,就怕被陈寡妇偷了去,

杨老头如今对家里所有人都失望透顶,钱财他是再不敢拿给钱氏保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