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ixiaoshuow.com

第171节(2 / 4)

加入书签

“哪有这么小的苹果。”余好好发现他腮帮一边鼓一边正常,叫他张嘴,“妈妈看看你嘴里,嘴巴张大点。”

余好好把他嚼的不成样子的果子抠出来,也没没收他手里的果子,但是告诉他:“你玩可以,但是不能吃,知道吗?”

这么好看的果子竟然不能吃,林聪难过的皱起了眉毛。

罗平不忍小孩难过,说:“海棠果可以吃,我小时候一干干一碗海棠果。”

林聪的眉毛生动的飞了起来,拉着爸爸给他摘海棠果,撑着兜兜:“爸爸,装兜兜里。”

林北给他摘了两兜海棠果,把母子俩送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台,就回到五号巷巷子口等罗平,罗平回家放下了二胡,骑一辆自行车过来,林北带罗平到信用社取钱给他。

罗平拿到钱,快速在合同上签名摁手印,给了林北一份合同,把房屋钥匙交给了林北,领着林北到房产局把房子过户到余好好名下。

两人离开房产局已经十一点多了。

见林北推车要走,罗平喊住林北:“小林,咱们浦口羊肉汤馆袁|世|凯时期开了,味道一绝,咱们淮市人好这一口,一有时间必到羊肉馆喝羊肉汤,我请你吃,让你尝尝咱老淮市的羊肉汤是啥味道。”

林北想余好好见他没回去,肯定带聪聪到食堂吃饭,他拐车头,朝罗平走去:“我得尝尝老字号的羊肉汤是怎样的,好的话,下回我带家人过来吃。”

“我保证你吃了一口,你会时不时惦记它,一有时间就跑过来吃羊肉汤。”罗平骑车带路。

“那我得吃多少只羊!”林北。

“你应该说咱们淮市人一年能吃掉多少只羊。”罗平。

和林北聊天他不难受,平时不太愿意跟人聊天的罗平跟林北聊了一路。

浦口的羊肉馆开在铁轨旁,这两条铁轨是后来修的,把浦口拦腰隔开了。

浦口的居民原先无法忍受火车开过去的声音,后来,晚上八点的那班火车晚点了,他们睁着眼睛等火车,火车来了,他们安心的闭上眼睛,听着火车的声音进入梦乡。

火车进入市区开的速度非常慢,原先到市委拉横幅抗议的那批人靠着追着火车走,向乘客卖吃的腰包鼓了。

羊肉馆西侧是铁轨,无法朝扩店面,东侧是供销社,老板肯定买不下来店面,他的店面就一直这么大,里面只能放三张桌子,客人多,不够坐,他在外边摆桌子,原先外边只摆了一张桌子,现在外边已经摆了十来张桌子了,就这有时候还不够坐。

门左侧是一个没有装窗框的、敞着的窗户,这儿搭了一个雨棚,雨棚下面放了一个大号炉子,上面放了一个定制的锅,锅里熬了羊肉汤,客人们带了几张死面馍过来,要了一碗羊肉汤,吃完了汤,自己加汤,揪饼泡着汤吃。

罗平和林北来到了羊肉馆,林北见大家自带死面馍,他十分不理解。

每个第一次来羊肉馆的人跟林北一样不理解大家到店里吃饭,为啥还带饼,老浦口人都会跟他们解释原因,作为老浦口人,罗平非常自觉跟林北解释原因:“没解放那会儿,大家日子难过,每天都有人饿死,乔忠厚的爷爷心里不好受,就站出来说‘我虽然不能请你们吃肉和粉丝,但是汤管够’,好多人带着能吃进嘴里的东西过来喝汤。78年,乔忠厚重开羊肉汤馆,延续了提供免费汤的传统,现在老浦口人不缺一口吃的了,可能是情怀,也可能是感念乔忠厚的爷爷,他们过来吃羊肉汤,吃完羊肉汤后,他们到那里自己盛汤泡馍,慢慢的,到浦口吃羊肉汤的人学老浦口人自带饼过来吃羊肉汤。”

林北举起空空如也的手:“不拿饼,我都不好意思过去吃饭。”

罗平嗐了一声,把自行车和电线杆锁在一起,让林北等着,走进了一个大院里,没过多久,他端了一盘饼出来:“你下次带家人过来吃羊肉汤,没有带饼,你进这个大院找祝俏俏,跟她买饼。”

“我记住了。”林北把自行车跟罗平的自行车锁在一起。

罗平把盘子放到空位置上,带着林北到窗口买饭。

“小乔,要两碗羊肉汤,每碗放三两羊肉。”说完,他付了钱,拿小的土陶碗装了两勺蒜泥,把土陶碗和盘子放一起,回来等汤。

乔忠厚把两碗羊肉汤放窗台上,罗平和林北端着饭回座位上。

林北先吃了一口原汤,想到的是聪聪一定喜欢吃。每张桌子上放了一碗油炸辣椒,林北舀了半勺放碗里,搅拌几下,夹起粉和肉,吃到嘴里,粉裹着辣椒,能吃到辣椒干香,和软滑的粉配合的刚刚好,连羊肉的口感也一同上升了三个档次。

林北只顾着埋头干饭,罗平觉得这样不行,他建议林北裹着蒜泥吃羊肉,借此打开话题,跟林北聊起了老物件:“我那儿有光绪年间的官窑,你有没有兴趣到我那儿欣赏它?”

“我下午要搬家,还有其他事要做,只有晚上有时间。”林北挑起粉条说。

虽然他心急如火卖瓷器,但是他也不能摁着人家的头,让人家到他家。罗平说:“等会我带你到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