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ixiaoshuow.com

第673节(2 / 3)

加入书签

样的问题,就很难投入到应用。

在应用方向来说,最广泛的还是141k的cw-019。

这也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招牌,生产最多、应用最广泛,已经应用覆盖了很多的领域。

大量的材料机构用实验研究证明,只研究超导材料技术很难突破极致问题,就必须在其他方向上想办法。

王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很好的方向。

只可惜,大部分人无法参与到研究,他们也只能了解一下而已。

王浩对于材料问题非常的重视,他们已经对于致密的一阶铁材料,也就是‘未来铁元素’给出了定义。

‘未来铁元素’,被命名为一阶β铁56。

β代表排序第二,56则代表了原子质量,常规的致密材料则被命名为一阶α材料。

比如,常规一阶铁,就是一阶α铁56。

在返回西海大学的路上,王浩也思考着‘未来元素’方向的研究,“看来必须要开启实验了,短期目标是研究几种铁的同位素,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带有辐射的未来铁元素。”

这个研究关系到强湮灭力场技术。

‘未来元素’不会受到特异现象的影响,就可以支持制造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场。

……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继续关注着f射线实验组以及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

两个实验组进展都不错。

同时,他还要参与核聚变设计项目,首先就是组建设计项目的主团队。

这工作还是以汤建军为主。

汤建军对核聚变的研究非常热情,都已经是超过60岁的老头,还精神奕奕的不断工作。

在科技部门、科学院、国际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工作地点,就是在西海市的老政-府办公楼。

老政-府办公楼被划定为管制区。

团队的名字就叫做‘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名字听起来很是低调,但是旗下有十几个院士,几十个研究员,几百的工程师,常驻在主研究基地的也已经有三个院士。

其中包括副总设计师汤建军、核物理研究所的周东伟以及科学院材料所的龚云伟。

下面的研究员,暂时只有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研究员听起来似乎不少,但相对于核聚变项目来说,人数又显得太少了。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个专业的小组,包括主设计组、材料组、动力组、磁能组,能量论证组、电力组、计算机组等等。

主设计组是王浩直接负责的,也是最核心的小组,负责核聚变装置主框架的设计,并会给其他的研究组分配研发工作。

几个院士都在主设计组里。

材料组是最大的组。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解决材料问题上,材料组自然有最多的研究员。

能量论证组的负责人是汪百川,主要工作就是做内部能量强度、反应强度以及相关的论证和实验研究。

磁能组则是负责外层螺旋磁场的部分,工作是把托卡马克‘不完善磁场’的设计和强湮灭力场外层磁场结合在一起。

等等。

王浩负责主设计工作,团队里也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分别是丁志强、颜静、肖新宇以及罗大勇。

过去几个月时间,丁志强都一直在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工作,一线参与了很多的实验研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也有了直观了解。

这次做核聚变装置的设计,也就让丁志强也参与进来。

王浩很期待丁志强能做出一些‘灵感’上的贡献,帮助推进核聚变装置设计的工作进度。

颜静、肖新宇都属于‘自己人’。

他们都是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的老人了,对于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薄层、f射线都有深入的了解,不管是实验还是设计,都能给予不小的帮助。

王浩让颜静加入设计组,还有个想法是希望她担任‘助手’。

陈蒙檬是王浩的第一助理,但她的工作也有很多,大部分时间都要帮助处理信息、学者交流等事务,就没办法再参与设计工作。

颜静进入设计组中,可以担任会议的策划以及记录工作,也可以随时上报其他组的研究进展,等等。

罗大勇则是附带的。

王浩只是想设计组里多几个‘自己人’,而不都是老院士、老研究员,专注于理论工作、对复杂性论证有深入研究的罗大勇,也许就能对设计工作有促进作用。

当然。

这肯定和热情到让王浩头疼的朱萍无关。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的框架搭建好,王浩也来到了研究基地,召集了设计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各研究组组长,召开了第一次研究会议。

很多听到消息的人,都下意识认为是人员会议,研究团队才刚刚组建好,人手都还有些不足,也就是大家聚在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