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ixiaoshuow.com

第835节(1 / 3)

加入书签

那已经是理论极限了!

会场的沸腾持续了几分钟,才在新闻官的喊声中安静下来。

所有记者重新看向了王浩。

王浩继续开口道,“我也关注到了舆论,相信大家对湮灭粒子技术感到好奇,我这里明确一点,我们确实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能实现稳定控制!”

他说着站了起来。

当记者们疑惑的时候,就见王浩满脸严肃认真的说道,“湮灭粒子技术的发现,源自一次非常严重的科研事故。”

“任何全新的科技,有发现才能够有研究、有进步。所以,接下来,我们为那次事故所牺牲的伟大科学家布朗-普利尔先生默哀一分钟……”

王浩是很认真的默哀。

现场所有人也都站了起来,他们也都跟着低头默哀,同时,也不由得对于王浩的做法感到敬佩。

湮灭粒子现象的发现,源自于阿迈瑞肯对湮灭射线研究过程中的一次科研事故。

当时只有普利尔牺牲了。

普利尔也被认为是科研牺牲的英雄,但他的‘英雄’只是在学术界传播,并没有扩展到普通舆论群体。

这主要就是因为,湮灭粒子也只是一项理论。

现在不同了。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宣布掌握了湮灭粒子技术,那么普利尔就不再是‘学术领域’的英雄,而是真正能载入史册、为人类科研事业贡献生命的伟大人物。

好多人为此感慨不已。

同时,阿迈瑞肯记者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们为普利尔的牺牲发现新物理现象感到骄傲。

另一方面……

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牺牲了,明明是我们最先进行的实验,结果种花家快速掌握了湮灭粒子技术?

这就太难受了!

为什么呢?

他们不由得回忆起来,“最开始是出现了科研事故,结果调查没有任何的结论。”

“王浩组建团队进行复刻实验,在没有明确结论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家就认为是正反物质抵消现象。”

“后来王浩团队提出了湮灭粒子理论,结果没有人相信。”

“我们依旧支持研究反物质技术,决策层相信了一个招摇撞骗的印-度人,就出现了第二次爆炸事故。”

“现在,王浩团队掌握了湮灭粒子技术……”

这一系列过程,仔细回想起来就更难受了。

应该怪谁呢?

航天飞船的巨大影响力,新的s+难度研究!

同样是爆炸事故所属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布朗-普利尔成为了为科研事业牺牲生命的英雄人物,兰加-葛宾-科拉纳正好截然相反,他被定义为科研骗子,成为了阿迈瑞肯的罪人。

这是因为布朗-普利尔的死亡是真正的事故,不掺杂任何的人为因素,事故发生前没有人想到会发生爆炸。

兰加-葛宾-科拉纳则不同,爆炸是因为研发方向是错的,他就一意孤行的坚持做实验。

在研究项目开始前,王浩团队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理论成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兰加-葛宾-科拉纳没有在爆炸事故中身亡,反倒是其他的科研人员把生命留在了事故中。

所以,兰加-葛宾-科拉纳成了罪人。

阿迈瑞肯记者们回想起来,都感觉非常的气愤,他们把问题归在了兰加-葛宾-科拉纳身上。

同时也有记者认为,问题和一号决策人有关。

毕竟,一号决策人支持科拉纳,才让印-度人有机会执掌大项目,很明显一号决策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在记者们消化着信息的时候,王浩以平淡的语气公开了另一个消息,“以湮灭粒子技术为核心,我们的初期目光是研发一种高端的航空发动机,这项技术叫做光压发动机。”

“我相信光压发动机技术,可以让航天飞船拥有足够的加速度和动力,同时,也能让飞船实现在太阳系内的自由航行,并拥有进行系外探索的能力……”

王浩针对光压发动机计划说了一些内容,大部分都是对于光压发动机研发成功后的畅想。

台下记者们认真听着。

会场的反应相对平淡的多。

好多记者在脸上明显有些迷茫,他们不了解光压发动机技术,好多人甚至连‘光压’的概念都没有。

等王浩全部说完以后,会场响起了嘈杂声,偶尔也会出现一声惊呼,但反应远没有刚才强烈。

这还是因为了解技术概念的人很少,湮灭粒子理论以及相关的技术,被全世界各个国家媒体报道,不了解的人后来也了解了,知道是和反物质制造能量强度处在一个级别的技术。

光压发动机,知道的人数就太少了。

即便有人进行了简单的科普,他们心里的概念也只是,“一种远超现有科技水平的太空发动机技术。”

然后,就没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